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曾说过,“死亡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多少年来,人类在“生与死”的迷思中探寻,生命的长度与宽度都不断得到拓展。但在死亡面前我们仍旧束手无策。因此,我们对死亡总有种与生俱来的恐惧与抗拒,很多人甚至无法直面死亡。
长期忍受病痛折磨,更加接近死亡的肿瘤患者更是如此。但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大家往往只关注生存而忽略了死亡。
然而,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无法回避。我们不该只对生有所期待,也该对死有所沉思。
今天,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教授带领活动现场近50位患者及家属朋友,以及直播间2.3万名观众一起直面死亡,体会死亡,解读安宁疗护的必要性。
01
死亡很近,善终却很远
在我国,平均每天会有27000多人告别此生,然而能得到临终安宁照顾的不到0.3%。
如此巨大的落差反映了我们对于临终关怀的忽略,不仅是患者,家属和医生也位列其中。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人去世应该得到善终。所谓善终,一是指人在去世前可以坦然、平静地接受死亡;二是在死前的意志选择可以得到尊重。也就是人可以在身体没有痛苦,心中没有挂念的时候离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得到善终者实属寥寥。
面对如此窘境,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予以生命垂危之人最后的体面,让离去者得到善终。为此,路桂军主任决心将“安宁疗护”的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02
给生命以安宁,予死亡以疗护
活动现场,患者家属丁丁和我们分享了她与母亲的故事。从确诊,到脑转放疗,再到开颅手术,一路走来丁丁都给予了母亲最大的陪伴和呵护,可以说是无愧于心。但在母亲弥留之际她却做了一件令她万分悔恨的事情——从医院将母亲接回家。在母亲最后的日子里,她目睹母亲在家煎熬般地度过了四天时光,母亲的痛苦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让她始终无法释怀。
因此,让患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不恐惧,无痛苦,睡得安是一件万分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安宁疗护”需要做的事情。
所谓安宁疗护,是指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在临终前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等服务,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安宁疗护的理念是将家与医院结合起来,让患者在生命的尽头既能不受到病痛的折磨又能获得亲属的陪同和家庭的温暖。再结合医生予以的积极引导,让患者可以不留遗憾的平静离去。
因为安宁疗护的存在,患者在最后的时光里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可以拥有更为体面的离开方式,可以平静、安宁地向世界作出最后的告别。
而安宁疗护进行的越早,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所留有的遗憾就可能越少。因此推行安宁疗护不仅要广也要早。
03
患癌去世可能也是一种善终
肿瘤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并不会像心梗、肺栓塞等疾病一样突然离世,肿瘤患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安排身后之事,不留遗憾,体面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死亡之所以令人畏惧,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未知,一是不知道死亡会何时发生;二是不知道以何种方式离去。但肿瘤患者对这二者都有所判断,因此对于死亡的恐惧便能消散一二。
04
生命的尽头就是爱
人生亦如一场旅行,在行程的终点我们可能所剩无物,唯有爱会始终伴随我们左右。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才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珍惜所爱,感恩被爱,让爱一直存在!
想了解更多活动内容,可点击查看
现场活动全程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