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上次文章发表后,与癌共舞论坛及微信群很多病友和家属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咨询有关MET及卡马替尼(ICN280)的治疗经过,所以我今天决定再写一篇专题文章,与大家讨论下关于携带MET靶点治疗时机的问题。
也希望论坛里更多使用过或正在使用ICN280的病属们,能把我们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以此帮助到更多的人。尤其是刚确诊还在迷茫中的小白们,做为“过来人”的我特别能理解刚确诊时那种对癌症的恐惧,对治疗的迷茫以及面对生与死时的无助,因为我也是在大家的帮助下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的。
我没上过几天学也没什么文化,说出来的话不太专业,基本都是大白话,内容也不一定正确,此分享仅供大家参考。
我家2017年6月第一次做淋巴穿刺,基因检测方法使用的是PCR法,检测结果EGFR21外显子L858R突变,于2017年6月23号开始了单药特罗凯治疗。
服用特罗凯之前主病灶4.5×7.9×6.7cm,服用六个月后主病灶缩小至2.5×1.9×3.5cm,此后不再缩小。稳定了八个月开始缓慢增长,特罗凯单药历时22个月+10天。
耐药后于2019年4月17号肺部穿刺,做了二代测序基因检测,检测结果还是EGFR21突变,突变丰度28.8%,新增了MET扩增7.21倍加KRAS扩增14.24倍。
由于当时还没有针对KRAS的靶向药,所以我们只针对EGFR及MET靶点于2019年5月3号开始特罗凯联合INC280的治疗,特罗凯联合280前主病灶5.7×4.6×7cm,联合服药16个月后缩小至1×1cm,目前联合用药第二十八个月中,已经稳定了一年。
280联合特罗凯与特罗凯单药相比,从时间、空间及治疗效果上,联合打击都好很多。据此我猜测我家原发至少有EGFR加MET双突变(至于那个KRAS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扩增的)。
佐证一:我家第一次基因检测是采用的PCR法,只检测了一个EGFR18、19、20、21等基因系列,这种检测手段就是有MET也检测不出来。
佐证二:我家第一次病理确诊后的免疫组化报告结果就有提示CMET+并建议进行FISH检测,这是最直观的告诉我们可能有MET突变或扩增的信号。
当时没有被大夫采纳,估计也是大夫站在专业的角度判断我家还不需要,因为那时候我们什么也不懂,大夫很忙也没时间对我这个“牛”弹琴,再者那时候就是大夫与我说上两天我也听不懂。
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大夫都希望自已的病人用最好的方案、得到最好的治疗。虽然四年多过去了,在这里迟来的感谢一定要送给河北省第四医院呼吸科胡文霞大夫,谢谢您!!
希望树论坛的马老师曾对MET治疗时机有一个论断,下面是马老师说的原话:“对于MET扩增类型,情况要复杂的多。MET扩增肿瘤细胞多数是在原发病灶中就存在,少数是治疗中出现。MET拷贝数是一个连续变量,增加到一个特定的阈值才会导致EGFR靶向药耐药,以及对MET抑制剂敏感。过早使用MET抑制剂干预坏处多于好处。”
(作者提供手机截图)
我理解的马老师说的意思是,携带MET病变的患者大多数都是原发,只有少数在后续治疗中出现。MET拷贝数是一个连续变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EGFR靶向治疗耐药且对MET抑制剂克唑替尼及280等打击敏感。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说MET扩增得到一定倍数才会导致一代耐药,此时使用280、克唑替尼等打击MET靶效果才会更好。扩增1倍与扩增7倍打击效果相差甚远,过早使用280等MET抑制剂并不能有更多的获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还得感谢第一次PCR法的基因检测,使我们多赚了22个月并为后续280联合特罗凯治疗留下了空间。如果我家开始就使用了280,那时候的MET扩增也许很低,打击MET可能很快失败。
据此我猜测我家的280能较长时间有效果,除去运气成份外,在适当的时候服用280打击MET至关重要。马老师以专业的角度做出的论断恰好与我家的病例相吻合,也证明了马老师的判断是正确的。
另外在服用靶向药期间一定要严格执行用药时间,我家是早晚5点各一粒YL200mg280,晚11点一片150mg特罗凯,这个时间是我算好了的,基本不影响吃饭及休息,从来没有变过。
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颗靶向药,一定要珍惜每一次靶向治疗的机会,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随意停药换药。论坛里靶向轮换超过五年的都是专业高手,我们千万不要随意模仿!切记!切记!!
与癌共舞曾刊载过一篇科普文章( 直播回顾 | 肺癌的发现与确诊),其中鹰版说的一段话让我牢记在心: “肺癌患者家属也要学习相关的治疗方案及副作用应对,通过我们家属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和医生有效率的沟通,并能判断出每个医生出具治疗方案的出发点。作为最了解患病亲人实际情况的我们,通过学习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有质量地延长生存期。”
(作者提供手机截图)
总结一句话就是:“肺癌患者家属的学习能力会直接关系到患病的亲人有质量的生存期的长短”。” 我把这段精彩的论断当做我日常抗癌生活中的座右铭。
如果在20年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能毫无对策。但今时不同往日,我们有了很多的办法来应对它!感恩我们生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感谢科学家及医务工作者们的辛勤付出,让晚期肺癌成为慢性病变为既定的事实,也感谢与癌共舞论坛这个平台和辛苦付出的版主们,是他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感谢马老师的无私奉献!!
此文仅供大家参考,不构成任何医学指导,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和我一同探讨!
|